要识名山须到此│康有为不是三湖书院的学生
点击上面“蓝字” 关注“c2000_cn”
要识名山须到此
康有为不是三湖书院的学生
《康有为非三湖书院学生考》
(nhkfw / 文)
近年出于诸多因素,康有为在三湖书院读书之说以讹传讹说成史实。笔者从史料探索康有为师承和求学之路,以证康有为非三湖书院学生。
一、 三湖书院在广东南海西樵山白云洞中,位居应潮湖、鉴湖、会龙湖之间而 得名,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金瓯堡名士岑怀瑾等创建,道光二十年(1840)重修。同治八年(1869)知县陈善圻建为全邑士人肄业之所(是时南海县级书院只有两间,另一间是在县城的西湖书院)。延请耆贤,按时讲书。每年讲“ “四书”一部、经一部及“四书”文、律赋、杂文。每月考课3次:初五为官课期,十五、廿五为馆课期,每年授课9个月。不设膏火,奖赏优厚。官课奖金由县令捐廉,馆课奖金由书院经费支付。其学生可以是各类生员(秀才),也可以是童生,入院均需经过考试。考后名列前面者为正课生,超额的为附课生,名额多则二三十名。(广东省级书院粤秀书院为80人。)书院以考课为主业,专习八股文、律赋,以应县、府、科试,乡试中举人后方为卒业。
(附)三湖书院历任掌教简历
1、 黄其表,号云峰。南海捕属泮溪人。道光十二年壬辰进士。道光二十六年湖南桃源县知县、后调保靖知县、咸丰四年湖南永顺府知府。后主讲三湖书院
2、 冼斌(1814~1877年)字云樵。南海罗格人。道光二十七年进士,官湖南道监察御史。同治九年归广东,后主讲三湖书院。
3、 麦宝常,字慎光,号蕴硕。南海大沥堡人。同治十三年进士,官吏部文选司主事。晚年主讲三湖书院。
4、 刘廷镜,字德盛,号梅荪。南海云登堡沙水乡人。选用江苏如皋、甘泉、六合等县知县。卸任后回籍。于光绪十九年主讲三湖书院。
5、 郭乃心(1841--1908年后)字平章,号冰壶。南海大同堡人。同治元年(1862)壬戌并补行己未科举人,七年戊辰进士。官吏部主事。后主讲三湖书院。
二、 康有为求学和师承:康有为中举人之前除祖父、叔伯教读之外还向其他老师求学。
同治二年,6岁,从番禺简凤仪学;
五年,9岁,从陈鹤侨、梁健修学;
九年,13岁,从陈菶生学;十一年,15岁,从杨学华学;
十二年,16岁,从张公辅学;
光绪元年,18岁,从吕洪学;
二年,19岁,从朱次琦学,至光绪四年冬。
《康南海自编年谱》康有为清楚记录自己求学时间和老师,连老师字号是否有功名也记录详尽,但并无考入三湖书院和关于书院老师、同学片言只语。
三、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奏为连州训导康赞修送考被水殒命请敕部议恤事》:光绪三年三月,康有为祖父康赞修在连州送考被水淹殒命,两广总督刘坤一在光绪四年二月入奏请加教谕衔荫一子孙入国子监读书,康有为光绪四年取得荫监生资格,不用应县、府试(考中称生员),可以参加乡试。而康连考数科而落第,至光绪十九年癸巳科方中举人。《光绪乙未科会试同年齿录》记录:应试举人康祖诒,荫监生。
四、 现康有为在三湖书院读书之说皆源由于《康南海自编年谱》中:“光绪五年,以西樵山水幽胜可习静,正月,遂入樵山,居白云洞。专讲道佛之书,养神明,弃渣滓。时或啸歌为诗文,徘徊散发,忱卧石窟瀑泉之间,席芳草、临清流、修柯遮云,清泉满听,常夜坐弥月不睡,恣意游思,天上人间,极普极乐,皆现身试之……”和《读书西樵山白云洞》诗(四首):“吾乡居西樵山,北山有白云洞,最幽胜,少日频读书于此。
(一)
瀑流千尺射巃嵸,岩壑幽深隐绿茸。
日踏披云台上路,满山开遍杜鹃红。
(二)
高士祠中曾小住,扪萝日上妙高台。
白云无尽先生去,洞口云飞我又来。
(三)
仙馆清斋读奇书,黄庭写罢证真如。
放生记辍周顒馔,池上云泉看巨鱼。
(四)
三湖院外步长堤,堤下三湖印月低。
西北月同南月影,证从指月夜提携。
1、 康有为只说读书西樵山白云洞,非在西樵山三湖书院读书。即等同读书北京海淀区,不等于在清华大学或北京大学读书道理。
2、 康有为说:“吾乡居西樵山,北山有白云洞,最幽胜,少日频读书于此”。康有为只是爱白云洞之清幽,经常到此读书悟理!三湖书院入读非容易,要考试。
3、 四首绝句中肯定是住在高士祠,经常到巃嵸阁、妙高台、云泉仙馆、三湖书院游玩。如果看诗说康有为是三湖书院学生的话,康有为也是云泉仙馆道士。
4、 康有为说:“遂入樵山,居白云洞。专讲道佛之书,养神明,弃渣滓。时或啸歌为诗文,徘徊散发,忱卧石窟瀑泉之间,席芳草、临清流、修柯遮云,清泉满听,常夜坐弥月不睡,恣意游思,天上人间,极普极乐,皆现身试之……”。三湖书院当时为正统考课书院,读的全是四书五经,程朱理学,全无道佛之书。时或啸歌为诗文,徘徊散发,忱卧石窟瀑泉之间,席芳草……常夜坐弥月不睡的境界无说三湖书院学生难以做到,估计书院掌教们也难到这种境界。
==
康有为在白云洞读书是肯定的。孔先生考证康非三湖书院学生亦有一定道理。
不管康有为是否三湖书院学生,但某些“学者”将三湖书院说成是“戊戌摇篮”,实在吹得太过。(佛山老懵)
==
某些“学者”“权威”将三湖书院说成是“戊戌摇篮”是实在吹得太过,而不识“名山须到此”的意义,咁好的宣传语都唔晓得使用,岂不是又太无知,呵。(石湾公)
[附注]:三湖书院始建于何年,何月,不得而知也!独知其于1978年拆毁,改作三湖宾馆,及后迁至半山重建,即今三湖书院。原镌于门口之两侧有林则徐联句云:
后随之杳如黄鹤,殊心痛惜。
[c2000_cn]欢迎赐稿 商务合作